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 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648|回复: 0

中国茶脱口秀:学会品茶,只需三步

[复制链接]

6

主题

6

回帖

32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32
发表于 2022-6-5 07:21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作者:赤椒视频

神奇的人类感官

曾看过BBC的一部纪录片《人类感官》,其中特别有趣的实验是,让喜欢吃蓝纹奶酪的人和喜欢吃皮蛋的人互换食物,然后看彼此的反应。

结果:他们都对眼前的这盘“易物”小心翼翼,一改先前大口畅快享受美食的神态,而是用小勺轻轻划出一点点的量放在舌尖,随后便是作呕的表情和露出“怎么会有人喜欢吃这个”的质疑眼神。

中国茶脱口秀:学会品茶,只需三步-1.jpg

-
同样都是具有特殊“臭味”的东西,为什么所受待遇竟会如此之大?这辐射出最近特别流行的人类学科目——感官人类学中提出的一个论断:人的感官接受外部信息,与文化环境中的长期培养有关。

甚至有人类学家断言:“只要对一个文化的感官系统有足够的了解,就有可能从几乎各个方面描述该文化。”

其中的“文化”如果换成“茶”,似乎也是可行的。如果我们能从感官上来描述一款茶,至少说明,我们已对这款茶不再陌生。

中国茶脱口秀:学会品茶,只需三步-2.jpg

-
百闻不如一见

美国哈佛商学院曾做过分析,人的大脑每天通过感官接受外部信息,其比例分别为:视觉83%、听觉11%、触觉3.5%、嗅觉3.5%,味觉1%。所以,想要了解茶,首先要从视觉入手。

视觉在品茶上的应用主要分为“三看”:

    看干茶的外形是否紧结

    看茶汤的色泽是否透亮

    看液底(泡完茶的叶子)是否均质无杂

当一款茶走进我们的眼里时,我们的手便会不自觉地想要去触碰它。而触觉在茶的应用上则更为简单:一触干茶是否沉重;二触液底是否柔软。

干茶如果放在手间沉甸甸的,泡完的茶叶又柔软舒展,说明这是一款好茶。

中国茶脱口秀:学会品茶,只需三步-3.jpg

-
将茶纳入人类学研究范畴,英国人类学家艾伦?麦克法兰是典型代表。他在《绿色黄金——茶叶帝国》一书中认为,茶对人类的贡献,甚至比二战时期新出现的特效药还要重要得多。“至少,它能让数百万人不怕麻烦地烧开水喝,这本身就说明它具有不同寻常的吸引力。”

按照麦克法兰的推断,茶对人最强大的“吸引力”恐怕是在味觉上。因为麦克法兰在书中揭示了一个“真正重要但可能简单的事实: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每天都要习惯性地喝茶。”

茶,喝才是王道


中国人喝茶喜欢用“品”。三个“口”字里既暗含了味觉的感知,又有用三步来完成一次品读的意味。

    一品甘醇

    二品滋味

    三品回甘

中国茶脱口秀:学会品茶,只需三步-4.jpg

-
关于茶的滋味,《诗经》有云:“谁谓荼苦,其甘如荠。”这里的“甘”恐怕不只是味道里的甜,还有一种清新的香气,如花香、果香、乳香、蜜香……即便茶在口中,人的嗅觉依旧在发挥作用。

纪录片《人类感官》中说,如果没有嗅觉,我们有时甚至不知道放在嘴里的东西是什么。

鼻子耳朵不能闲

与“三品”一样,茶对人的嗅觉也有“不同寻常的吸引力”:

    在高温状态时(60℃-70℃),人们通过嗅觉来判定茶是否有异味;

    当温度在40℃-59℃之间时,茶的各种香气便慢慢通过嗅觉输入人的大脑;

    而当茶汤处于15℃依旧香气馥郁时,人的大脑便会做出判断:此茶具有良好的持久度。

中国茶脱口秀:学会品茶,只需三步-5.jpg

-
表面看,品茶过程只涉及人的四种感官,无耳朵之用。但我却参加过一场名为“听茶”的茶会,谈论如何用耳朵去感知茶之灵性。因为在历代中国哲人的眼里,听觉往往是品茶时的最大感知力。

品茶有让人心静的力量,当人在心静时,平时不易察觉的声音便会在此时响起,如钟表行走的滴答声、倒茶时的流水声,以及人自身的心跳声……但中国哲人更愿意相信,人在此时听到的,往往是自己的声音。

推荐阅读:

咖啡 | 摩羯咖啡茶修 | 普洱茶

调饮茶 | 坚果茶 下午茶 | 骨瓷鉴赏

葡萄酒 | 品酒攻略鸡尾酒 | 边车鸡尾酒

纹身艺术 | 割线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宜昌夜网

GMT+8, 2023-5-30 18:13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Designed by ARTERY.cn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